国际空运货代处理保鲜与冷链要求的要点
一、货物特性评估
在运输前,货代需要先明确货物的具体属性:
-
类别:生鲜食品(水果、海鲜、肉类)、医药制品(疫苗、药品)、花卉、化工样品等。
-
温控需求:常见温区要求:
-
常温:15–25 ℃
-
冷藏:2–8 ℃
-
冷冻:-18 ℃以下
-
深冷 / 干冰环境:-60 ℃以下
-
-
保鲜时效:明确货物在常温下可维持的时间,确定运输紧迫性。
二、包装与温控方案
-
专业保温包装
-
使用 隔热箱(EPS/PU/真空绝热板) + 冰袋/凝胶包/相变材料(PCM) 维持所需温度。
-
对药品常用的 Qualified Shipper(合格冷链包装箱),可保持 48–120 小时稳定温度。
-
-
冷藏集装器 / ULD
-
如 Envirotainer、CSafe、Va-Q-Tainer 等航空认证温控集装器。
-
适合高价值医药品、需严格温控的货物。
-
-
干冰 / 液氮
-
干冰(CO₂ 固体)常用于 -18 ℃以下运输,但需遵守 IATA DGR(危险品规则),申报并贴危险品标签。
-
液氮(用于超低温样本运输),也需特殊资质和申报。
-
三、运输与操作流程
-
全程冷链衔接
-
提货 → 仓储 → 机场操作 → 航空运输 → 清关 → 末端配送
-
在各环节维持不间断冷链,避免暴露于高温环境。
-
-
优先航班安排
-
选择直飞或中转时间短的航班,避免因延误导致货物变质。
-
预订航空公司的 Perishable Cargo(易腐货物) 或 Pharma(医药品) 专项服务。
-
-
机场地面操作
-
申请 快提快交(Priority Handling),确保货物尽快装机/卸机。
-
使用机场冷库或温控库房临时存放。
-
四、合规与文件
-
申报与标签
-
在航空运单(AWB)中注明“Perishable / Temperature Sensitive Cargo”。
-
正确粘贴 易腐货物(PER)标签、冷藏/冷冻标签,干冰货物需粘贴 UN 1845 干冰标签。
-
-
温控指示文件
-
提供 温控 SOP 或 运输指南,注明所需温度区间和处理方式。
-
医药品运输可能需要符合 GD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 要求。
-
-
保险与责任
-
建议购买货物运输保险,覆盖因温控失效导致的损失。
-
五、监控与追溯
-
温度记录仪
-
在包装内放置一次性或可回收的 数据记录仪(Data Logger),全程监控温度。
-
-
实时监控设备
-
高端货物(如疫苗)可用带 GPS/温度传感器的物联网设备,实时上传数据。
-
-
交接确认
-
各环节交接时做好温度记录和签字确认,保证可追溯性。
-
六、建议与最佳实践
-
提前规划:冷链运输需至少提前 3–5 天确认包装方案和航班。
-
多方协调:货代需与航空公司、机场操作方、清关代理紧密配合。
-
冗余设计:包装的保温时效应比预计运输时间多出 20–30%,防止航班延误。
-
分批运输:高价值或大批量货物可拆分,以降低一次性风险。
-
选择有冷链经验的货代:特别是有 IATA CEIV Pharma 认证的承运人或货代。
✅ 结论
国际空运货代在处理保鲜与冷链要求时,核心是:专业包装 + 航空冷链服务 + 全程监控 + 合规操作。
企业若有长期冷链运输需求,建议与具备医药冷链认证和专业设备的货代公司合作,并签订冷链运输 SOP,确保稳定和合规。